“习惯,决定命运,决定成败”,不知多少人证明了这一观点,而我们在申论备考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去养成良好的“习惯”,恰如中政申论黄大仙老师所说:“成绩好的学生,不论是小考,还是大考,他的成绩都会很好,为什么,因为获取好成绩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成绩不好的学生,突然获取了一次,那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转变了以前的一些习惯。”为此,本期的申论视频,将与大家探讨一些有关与申论备考习惯养成方面的内容。
标题
申论备考习惯养成
推荐内容
明确需要把握好哪些习惯
内容阐释
(一)请养成一口气读7000余字的习惯
近几年每一次的申论考试,资料字数基本上都是7000字左右,而很多小伙伴在阅读材料时,并不是因为他们找不到要点,而是由于,他们在阅读“无趣”的申论材料时,脑袋容易“放空”,一“放空”,可能相关信息点就错过了,回过神来,可能你还想再一次去阅读刚刚在“放空”状态下读过的材料,这不仅仅让宝贵的考试时间流逝了,可能还会影响到你的心情,你的状态。为此,请在平常的备考过程中,养成一口气读7000余字的习惯,请养成集中注意力一口气读7000余字的诸如《人民日报》中的评论型文章的习惯,一般人,读半个月,与“放空”绝缘。
(二)请养成逐段进行分析总结的习惯
大家在读小学开始,每一堂语文课,老师在讲课文时,都会让我们逐段去总结段落大意,可能那个时候,各位就很讨厌这种方式,特别是某些老师喜欢突然叫你站起来去总结。但是,大家是否有想过,这么去逐段总结段落大意的深意?我能很明确的告诉各位,现在找不全要点,甚至找不到要点的,大多都是这种从小就讨厌去逐段总结的学生。那么逐段去分析总结对于找要点有什么帮助呢?其实,每一份真题的材料,每一份真题的每一则材料,无论内容有多么的凌乱,其实都会蕴含着出卷者的思路,我们去逐段进行分析总结,不仅仅不会让我们因为大意,而遗漏一些信息点,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理顺材料的思路,更好地把握材料导向,最大限度地避免所答内容主观化,与材料导向不一致的问题,当然,还有一大用处就是,你们对材料会更加的熟悉,这对于大作文写作是很有帮助的。这里的话,可能有小伙伴会觉得浪费时间,我可以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一个月内的练习,如果你都能这么做,这样的总结会形成一种“惯性”,这种“惯性”会帮助你在阅读完材料之后,瞬间梳理出材料大意。
(三)请养成划记的习惯
有很多小伙伴,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太过于“珍惜”自己的问卷,每次作答,都不愿让其染上一丁点儿“尘埃”。在此我希望大家,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你觉得在行文过程中可能会运用到的案例,标记出来;在此,我希望大家,只要是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原因、意义、措施这些方面的内容,标记出来;在此,我希望大家,能够使用不同的划记手法进行划记,圆圈、下划直线、下划曲线等等,从现在开始,养成一种固定的划记方式;在此,我希望大家,把资料当成自己的独立空间,你可以任意在其中遨游、徜徉,去享受你的“给定资料”。
课程链接
www.zzshenlun.com/vip/?c=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