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曾做过一个医疗卫生公平的排名,我国在119个国家中排在第118位,“看病贵、看病难”的民生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化解这一难题。
时至今日,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不仅是卫生改革的重点,也是卫生改革的难点。而在这场改革中,如何从多方面入手,治医治药、理顺医与药之间的关系问题,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医药监管体系,改善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行业存在的矛盾问题和不合理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作出部署,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到试点探索与全国推广共同开展的新阶段。
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占据着主体地位。据最新统计,我国医院总数为19822家,其中公立医院为14086家。
公立医院大多拥有优质医疗资源,承担着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是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2010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次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同时,公立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一直都是看病就医各种矛盾聚集的“重灾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对公立医院采取了国企改革的思路,实行放权搞活政策。很多公立医院通过小病大看、卖药提成、重复检查等手段进行创收,运行机制发生扭曲,趋利性增强,公益性淡化。加之一些公立医院管理不善,就医流程设计不合理,少数医务人员服务“冷、硬、顶、拖、推”等,加剧了患者对看病难的感受。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是缓解看病难的重点和关键。
也要看到,作为最主要的医疗服务终端,公立医院与药企药商、医务人员、患者、医保机构等各方切身利益纠缠在一起,不仅“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是其他各方面改革都绕不过的“深水区”。公立医院改革复杂性强,影响医改全局,事关医改成败,既要积极推进,也要稳妥处理好深层次问题。为此,深化医改提出“两条腿走路”:一些保障公益性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可先行试点;一些体现公益性的具体便民措施,要尽快推开。
材料三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北京协和医院西院。恰逢北京警方联合卫生部门开展打击号贩子行动,以往在专家出诊表前一站就围上一堆号贩子的情景不见了。门诊楼门口两侧台阶上依次堆满了各种占位置的物品,医院保安表示,免疫内科挂号最特殊,需要提前一天在他那里登记拿号,第二天再按照登记顺序排队等候挂号,中间还要点名,如果人不在即被取消挂号资格。记者焦急地四处走动,表现出想要挂号。这时,一名看起来不太像就医者的男子数次想过来搭讪,最后仍是没敢。
然而,在百度“协和医院吧”里,“代挂协和医院专家号131*****”、“为您跑腿,替您挂号”等字样的帖子却几乎占据了整个页面。记者挑选了几个电话打过去,对方均表示,要谁的号都可以挂到,一手交钱,一手交号,只要提前把患者个人信息发给他们即可。根据医生挂号难易程度加价几百至数千元不等。当记者询问唐教授的号能不能便宜些时,一个号贩子说:“我们也不容易,就赚个跑腿钱,冬天冷夏天热的,现在又查这么严,逮着就拘留,抓进去多少个了,都没人敢干了。唐教授的号这么难挂,你还跟我讲价?”几番讨价还价未果,记者表示太贵了,还是自己去挂时,号贩子一改之前良好的态度,大声说:“实话告诉你,不从我这买,你永远别想看上病,号都在我们手里。我们的人多着呢,排队的都是,能轮到你?爱买不买!”随即挂断了电话。
号贩子的嚣张使得普通群众看病难上加难。晚上11点,记者看到,此时本应没人的门诊楼前,长椅上、花坛里、台阶上、地上或躺或坐,满是彻夜排队的病人。
凌晨5点50分,协和医院西院内,准备挂号的患者早已进入了门诊大厅,仅半个小时,每个挂号窗口前,100人的“长龙”就又加长了一倍。一位排在第3个的患者表示,自己已经来了3次了,第一次早上5点来的,挂到自己这里就没号了。第二次早上4点来的,队伍在外面就已经排好了,到自己这里还是没有了。这次,他前一天晚上11点半就到了医院门口,蹲了一夜,4点30分保安开始放人,他终于排在前面被领了进来。他说:“看个病实在是太难了!”
本题为2016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就医难专题卷,考生可以点击查看原题备考。
【作答要求】
4:温总理说“医疗制度的改革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它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但是我们迎难而上,毫不退缩”。结合给定材料,以解决“看病难”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结构完整、层次鲜明;2、重点突出,针对性强;3、分析问题有理有据,800—1000字。
【考生作答】
改革医疗制度 破解“看病难”问题
目前,看病难已成为困扰群众的一大难题,公立大医院人满为患,资源难以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而高昂的医疗费用更是让普通群众苦不堪言。因此,破解“看病难”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破解“看病难”这一问题,需要我们从制度入手,改革现有医疗制度。
导致“看病难”问题成为难以解决的顽症,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国医疗制度的不健全。长期以来,由于对公立医院采取了国企改革的思路,实行放权搞活政策,导致很多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发生扭曲,趋利性增强,公益性淡化。加之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得不到政策扶持,造成了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 破解“看病难”的问题,对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权和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找到了病根,治愈才有希望。综合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改革公立医院制度。一方面,理顺分配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取消“以药补医”,改革绩效考核方式,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另一方面,完善医生规范化培训,试点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为广大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创造有利于医生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及条件。
二、政策扶持基层医疗机构。首先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优秀毕业生及技术过硬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其次,借鉴其他国家的“首诊制”,通过价格杠杆、政策措施等方式引导市民小病在社区医院首诊。
三、尝试社区医院与大医院合作制度。实行三级转诊制度,即要求市内各城区的每家三级医院与该辖区内的社区医院“配对”“包干”。双方在转诊、就诊绿色通道,指导基层医疗技术、派专家定期临床教学,学术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在社区就诊的患者如需转诊到大医院,可通过“绿色通道”优先就诊,康复阶段再转回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双向转诊”。
改革医疗制度,破解“看病难”问题,需要我们改革公立医院制度、政策扶持基层医疗机构、尝试社区医院与大医院合作制度。如此,“看病难”难题才会逐渐改善最终得以破解,人民的基本生命健康权才会得到保障,民生事业才会进一步得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才会迈上新的台阶。
【申论批改】
行文整体上有呈现出“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层次,行文结构完整、重点突出,而且行文的结尾段能够恰当的融入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阐述,以深化主旨,这些方面给予肯定,希望你继续保持。
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措施的针对性不强。如:分论点三主要是阐述了“完善转诊机制的科学性”,但是你的问题分析中却没有涉及到相关的分析,导致这一点措施的针对性不是很强。建议你在原因部分补充转诊机制不科学,致使部分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等方面的内容,以强化整个行文的一脉相承性;
二、在文章中可以适当的结合材料中相对来说较典型的实例或是你积累的相关实例进行阐述,避免整个行文过于偏向理论化,至于如何运用实例,你可以将其用到行文的首段,通过实例以引出总述论点,这样总述论点显得较为自然,而且说服力较强;
三、措施部分你用“一、……”形式进行阐述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显得较为生硬,建议你将相关的标号去掉。比如,分论点一可以将其改为“破解‘看病难’问题,需要改革公立医院制度”。虽然都是一个意思,但是这样的表述给人的感觉更好;
四、需要适当的把握一下字数,你的字数超出要求过多。 总体来说你的整体行文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一些细节性的内容需要有意识的去改进。
祝:学习进步。加油!
【写作思路】
1、总结我国目前存在的“就医难”问题。
2、结合材料分析导致“就医难”原因。
3、结合相关行政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分析解决“就医难”的意义。
4、从医疗改革、宣传教育、资金投入等角度提出具体措施。
本文为步知网原创文章,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步知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编辑:申论范文
上一篇:2016年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就医难专题卷第三题应用文写作题
下一篇:申论模拟题:熬夜加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