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有效解决流浪儿童问题
2012
年贵州五位7至13岁的孩子为避寒躲在垃圾箱里点火取暖窒息身亡事件震惊了全社会。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流浪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大多由于缺乏父母看管、家庭贫困等原因走上了流浪的道路,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都存在突出的问题。孩子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不应就此过早凋零。因此,立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解决流浪儿童问题,刻不容缓。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开篇结合实际的案例,引述出文章所反映的议题,然后简要分析,进而提出文章的总论点“因此,立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解决流浪儿童问题,刻不容缓。”,思路清晰,很好。)
流浪儿童的大量出现,一方面,凸显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没有惠及社会各个阶层;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们为生存利益而进行大规模迁移,从而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同时,儿童教育的缺失,其中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对儿童教育的不重视,也是导致大量流浪儿童出现的原因。解决流浪儿童问题,不仅能够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保护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流浪儿童问题,动员各方力量参与进来。(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分析原因时,既能够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对儿童教育的不重视”这一表面原因考虑,又能够看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些深层次的原因,这种由近及远的分析思维,很好。)
第一、必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流量儿童得到切实的制度保障,流浪儿童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和各项社会保障而无法跟从父母来到打工城市,渐渐由留守儿童变为了流浪儿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城市中各种“门槛”,使留守儿童享有同城市儿童同等待遇,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能失学。
第二、必须协调区域间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们在生存利益的驱使下必然造成劳动资源的大规模迁移,留守儿童的出现似乎符合着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应协调区域间发展,增加财政及技术投入,解决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滞后情况,增加就业岗位,是部分打工人员在家乡就业,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使其享受家庭的温暖。
第三、必须提高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应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让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家长应经常与孩子耐心沟通,预防青春期产生的各种逆反现象;学校需要承担的不仅是教书育人的职责。只有集合政府、民间、家庭和学校之力,才能最大化减少流浪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论述措施的角度能够与原因分析的角度一一对应,内在逻辑很清晰,并且措施较为具体,整个行文的重点突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解决流浪儿童问题,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更是为了祖国的长久发展。相信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协调区域间经济发展、提高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三方面入手,一定能够有效解决流浪儿童问题,守护好祖国的未来之光!
中政申论在线批改老师简评:文章能够按照申论写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布局谋篇,行文紧扣保障流浪儿童的主题,中心论点明确突出。在处理开篇时,简洁明了,直接点名观点,结尾再一次总结全文,并且结合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来深化主题。总的来说,值得学习!